當(dāng)前位置:泉州文化產(chǎn)業(yè)網(wǎng)首頁 > 東亞文化之都 > 學(xué)術(shù)研究 > 正文
以明清戲文曲詞為對象 泉州話解密古漢語
發(fā)布時間:2013-05-22 來源:泉州網(wǎng)-泉州晚報

  編者按 “佴”、“無匹”……一些散見于司馬遷、陶淵明等古代名家的文學(xué)作品中的生僻字,因不知作何解,常常難倒了后人,也吸引不少漢語言專家孜孜不倦地進行研究。泉州地方戲曲研究者在對泉州話字詞的本字作長期的考證之后發(fā)現(xiàn),司馬遷兩千多年前寫在竹簡上的文字,雖然于今有的已很生僻,有的釋義略異,但其本音本義卻鮮活地留在泉州人的口語中。

  □本報記者 吳澤華 實習(xí)生 呂輝娜 何晨

    泉州方言“解密”公元前古漢語

  說到泉州話解密古漢語,就不能不提到相關(guān)學(xué)者近期這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考辨泉州話》一書。在這本書中,書的編著者、泉州戲曲研究者鄭國權(quán)寫道:泉州方言中有許多語詞“有音無字”,因而被視為 “土話”。對于這些“土話”,先賢們發(fā)明了一種同音借代的辦法,用同音字把它們記存下來。

  正因為有了這些“借音字”,才使我們今天能夠循其音、義去找到許多古漢語,有的古漢語甚至遠(yuǎn)在公元前司馬遷的作品中,不少“借音字”就在泉州戲曲弦管古籍中。

  比如,泉州口語中有個“那”字,但不作為指示代詞的“那個”或連詞的“那么”,而是表示“停留”或“住下”??逃诿骷尉副?1566年)的《荔鏡記》就是這樣寫的。

  陳三、五娘私奔被捉拿受審,女婢益春先被釋放將要回去,五娘交代她:

  益春,你那府口聽候等我。

  接著,陳三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都牢令他入牢去, 陳三懇求道:

  乞阮那只處坐。

  這先后出現(xiàn)的“那”字,泉州人一聽語音就知道是“停留”或“在”的意思。但不懂泉州方言的人士,只憑書面“就字讀字”,一定會感到莫名其妙。臺灣有位研究者,就曾經(jīng)認(rèn)為“那”是“都”的誤刻。

  那么,表示“停留”的“那”有沒有正字?

  尋覓多時,終于在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中找到這個字:佴。

  李陵既生還,頹其家聲;而仆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

  觀笑。悲夫!悲夫!

  司馬遷受了宮刑,只好“佴”在蠶室中,以利于養(yǎng)傷,又避外人 “觀笑”。

  《現(xiàn)代漢語大詞典》稱“佴”字(普通話)讀音,一作“貳”,一作“奈”;前者作姓,后者釋義為“停留;置”。

  據(jù)此,作為“停留”的“那”,改為“佴”,字正音準(zhǔn)。

  此其一。

  其二,泉州方言中,“一個續(xù)一個”的續(xù),不讀“續(xù)”,而讀“刷” (去聲) ;“一個節(jié)目演完了,‘刷’落去演什么?”其中的“刷”也常寫作“續(xù)”字。這種寫法,梨園戲清抄本《朱文》中,就有幾例:

  一攝金:忠厚為本,待我讀續(xù)去。

  朱文:亦無乜酒風(fēng)通展。會唱續(xù)去。

  這個“續(xù)”字,演員毫無疑問都讀“刷(去聲) ”字。那么,有沒有別的字,比“刷”、“續(xù)”字更加確切的?有。司馬遷的《太史公自序》中,有個“紹”字:

  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續(xù)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

  其中的“紹明世”,舊版《古文觀止》譯作“繼續(xù)治世” ?!墩f文》注“紹”為“繼也”??梢?ldquo;紹”就是繼續(xù)。泉州高甲戲《連升三級》有句“紹百王之業(yè)”的 “紹”字,與 “紹明世”的“紹”是同義的。

  由此可證,“紹”就是方音“刷”(去聲)和訓(xùn)詁“續(xù)”的本字。

  其三是“瓜”字。

  菲律賓《南音錦曲續(xù)集》有句曲詞:

  三舍廣南尋伊兄,不然在此游, 一去去瓜東往西環(huán)都城。

  一些曲詞內(nèi)容也源自《陳三五娘》的故事,其“瓜”字是借音字?,F(xiàn)在的使用率還很高。如:

  “你下班時,記得‘瓜’去超市買菜!”

  這個“瓜”字,一聽就明白是作“短暫停留”的意思。那么,“瓜”的本字是什么?

  從司馬遷筆下又能找到一個字:絓。《史記》32卷《齊太公世家第二》,有句“車絓于木而止”?!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稱:絓,音同掛。釋義:絆住;阻礙。泉州人把它引申作“短暫停留”,音、形、義都準(zhǔn)確。

[責(zé)任編輯:伍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