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座洋樓九十九間 有一種生動叫傳奇
發(fā)布時間:2013-05-27 來源:泉州網
陳氏家族傳奇故事
“陳正宗兄弟四人,早年在印尼泗水開辦公司,主要經營土特產、咖啡粉廠、碾米廠、倉庫等,規(guī)模很大。”五星社區(qū)的一位老人告訴記者,“建好四座洋樓后,四兄弟準備另外再建一更大的別墅群給子孫住,可后來遇到抗戰(zhàn),只得作罷。”
史料記載,陳正宗是民國時期泉州熱心公益和教育事業(yè)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家鄉(xiāng)常濟困扶危,調節(jié)宗族矛盾;不時從海外匯款,用于購地、興建學校,還出資支持抗日游擊隊和地下黨的活動。
事業(yè)發(fā)達后,陳正宗還花費巨資,在老家江南斗南村(現屬常泰街道五星社區(qū))興建了占地5畝的宅院,供村里的窮親戚和一些孤寡老人居住。
陳正宗之子陳鐵逵先生也是一位愛國華僑實業(yè)家,為振興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捐資百萬。自小他就有個心愿,“事業(yè)有成,必定返回故土,同步關注家鄉(xiāng)的公益事業(yè),竭盡貢獻!”小時候的鐵逵,就很崇敬父親的摯友、著名僑領陳嘉庚先生。他在泉州讀完中學后,進入集美高中和泉州海疆學校學習,學成后出國前往印尼謀生。
泉州的地方志曾有這樣一個故事:陳鐵逵25歲那年,前往泗水,26歲時娶安溪人周美鳳,結婚后依靠做一點小生意過日子。有一年,鐵逵的幾個朋友來聚會,言談中提到,當年歐美的小麥產量銳減,只有極少部分的面粉能夠進入印尼泗水,而當地,有富商囤積著面粉,準備等高價后出售。在印尼,很多人吃面食都需用到面粉,可市場供應短缺,有的朋友就建議鐵逵去試試,看有沒有機會。于是,陳鐵逵就找到那個富商。富商問他,你是哪里的?陳鐵逵答說,是陳正宗的兒子。讓鐵逵沒有料到的是,那富商此前曾受陳正宗救命大恩,這樣,就以低于市場價把面粉轉賣給鐵逵。富商還答應,可以先運走面粉,過后再來算錢。這筆生意后,陳鐵逵有了第一桶金,開始在生意上有了較大發(fā)展??梢哉f,“陳鐵逵受其父親的福蔭而開始發(fā)達”。
近年來,創(chuàng)意文化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舊廠房引入新概念,古文跡創(chuàng)造新產業(yè)。不論是僑居還是古厝,都面臨著如何保護和開發(fā)的問題,需要更多的現代人為他們書寫新時代的旋律。
[責任編輯:伍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