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泉州文化產(chǎn)業(yè)網(wǎng)首頁 > 東亞文化之都 > 學術研究 > 正文
閩臺兩地緣何“陳林半天下”
發(fā)布時間:2013-05-27 來源:泉州網(wǎng)

  福建民間一直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的說法,而臺灣也有“陳林半天下,黃張排成山”的說法。閩臺姓氏有何特點?又有什么樣的歷史淵源?為什么福建的大姓巨族這么多?

  前十大姓 閩臺和全國大不同

  2006年初,中科院公布了福建十大姓的排序是:陳、林、黃、張、吳、李、鄭、王、劉、蘇;全國十大姓排序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

  比較這兩個“排行榜”,福建的第一大姓陳在全國排到第5位,而第二大姓則落到第16位,第三大姓黃也只排第8位。而在全國分別排第23位、41位的鄭、蘇兩姓,在福建則分別位列第7、10名;全國名列前四名的李、王、張、劉,在福建只能排第6、8、4和9名。

  按理說,在數(shù)千年的人口大遷移大融合中,全國的姓氏排序與各省的排序基本相似,為何福建自成一體?福建社科院華僑研究所研究員黃英湖認為,這是由于福建在地理上遠離中原政治中心,高山阻隔,難以通行,幾乎不受中央政治****和戰(zhàn)火的波及。

  專家稱,臺灣的姓氏主要是從福建遷入,臺灣的“十大姓”中和福建有9個是相同的,連排序都驚人地相似,只有鄭姓被換成了蔡姓,可見兩省歷史淵源深厚。

  尚干林氏峰崎何氏

  福建大姓巨族多

  我省各地大姓巨族比比皆是,而北方的村莊則是村里多姓或雜姓。例如惠安縣的峰崎一帶是何姓的天下,那里有六七個行政村,幾十個自然村,數(shù)萬居民全都姓何;閩侯著名的尚干林氏,其祖先隨王審知兄弟入閩后,定居在尚干,人口也達到數(shù)萬人。而在北方,尤其是中原,由于是政治中心,戰(zhàn)爭頻繁,人口變動多,所以一個村多姓氏很常見。

  為何福建姓陳、林的人數(shù)特別多?與會專家分析,這主要是因為歷史上中州河南幾次大移民造成的。西晉末年爆發(fā)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唐朝末年的王潮、王審知兄弟反唐入閩等,都帶來大量人口遷徙。這種遷移而來的姓氏是閩臺姓氏的主要來源,并構成了當今閩臺姓氏的主體,其中陳、林分別在南朝、東晉時期就已發(fā)展成福建大姓了。

  世、蒲、薩

  福建還有外國姓

  專家還指出,我省不但有眾多的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姓氏,而且還摻雜一些外國人的姓氏,主要是由到我省定居的外國商人帶進來的。

  宋元年間,大批外國人到泉州經(jīng)商,他們?nèi)h姓、用漢名。如晉江陳埭的“丁”姓,其始祖為賽典赤·贍思丁,是來自阿拉伯的貴族。而最著名的則是宋末元初泉州的蒲氏家族,其祖先也是阿拉伯人,南宋末年,蒲壽庚兄弟在泉州任官三十多年?!陡=ㄊ犯濉芬粫甲C,福州的薩氏也是由西域入居內(nèi)地的,元代之后該姓氏官員輩出,近現(xiàn)代名人有海軍司令薩鎮(zhèn)冰等。

  另有一些外國姓氏是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的,如泉州城內(nèi)的“世”姓,其祖先原是錫蘭國的王子,明朝時被其父派來中國朝貢,后錫蘭國內(nèi)發(fā)生****,他只好滯留在泉州,并取“世”為漢姓。

  有1001個罕見姓

  全省不到10人

  我省的所有姓氏,臺灣基本都有,包括一些罕見的姓氏,如我省比較罕見的粘姓,主要居住在泉州市區(qū)和南安、晉安、石獅一帶,總人口只有2640人,而臺灣也有粘姓,主要集中在彰化縣的鹿港鎮(zhèn)和福興鄉(xiāng),約有6000余人。

  據(jù)專家介紹,福州有1001個1人以上不滿10人的姓氏,這些罕見姓氏有:爹、姐、刀、月、春、丹、秋、弓、猿、舊、近、財、三、四、呆、九、八、問、夢、少、神、尸、笑、寺、羞、燈、骨、光、具、友、右、黑、瓦、脫、完、輸、腸、豬、買、寶、自、無、風、北、螺、土、墻、斗、戒、零、狼、窮、仙、色、涉等。而1人以上不滿50人的姓有1250個。

  此外,福州有11個復姓,分別是歐陽、上官、端木、司徒、諸葛、皇甫、布爾、淳于、慕容、完顏、鮮于。

  福州還有相對較多的少數(shù)民族姓氏,畬族有雷、藍、盤、鐘等,其中雷、藍、盤姓從廣東遷入,鐘姓則從閩南遷入;回族有蒲、田、時、賢、馬、蘭、常、丁,田、時、賢等姓自甘肅隴西一帶遷來,馬、蘭、常則是從江南遷過來的。 (海峽都市報)

[責任編輯:伍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