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泉州文化產(chǎn)業(yè)網(wǎng)首頁 > 東亞文化之都 > 人物觀點 > 正文
林崇旗:所藏通草畫 見證晚清中國風
發(fā)布時間:2013-05-27 來源:泉州網(wǎng)

  或許你知道中國唐朝有阿拉伯國家傳入的撒馬爾罕紙,宋代還有高麗進貢的高麗紙,可是你知道中國在一兩百年前曾經(jīng)有過通草紙嗎?你可知道,這種純天然的紙上還能繪出精美的圖案。100多年前廣州十三行出品的這種畫作,曾經(jīng)風靡西方各國,但歷經(jīng)歲月滄桑早已淡出人們的記憶。在泉州,有一位市民林崇旗收藏這種通草畫,他所收藏的十幾幅各種題材的畫作讓我們見證了通草畫塵封的歷史。

  出差廣州

  偶遇通草畫

  通草畫又稱米紙畫,通草紙脆薄易碎,但其大小、價格和特殊的紙面結(jié)構(gòu)很適合用于繪制外銷畫。在通草紙上用礦物質(zhì)料作畫,色彩鮮明,立體感強且經(jīng)久不褪色。

  林崇旗初識通草畫,是三年前一次到廣州出差的偶遇。那次去廣州,適逢廣交會,他一時買不到票,就去造訪一個久未謀面的朋友。兩人在客廳里閑聊,墻上一幅色彩非常艷麗的花鳥畫吸引了他的目光。他不禁趨前去看個究竟,畫面上的花鳥栩栩如生,色彩鮮明艷麗,立體感很強。那畫好像不是畫在一般的宣紙上,顏料也不是一般的水彩顏料,與平時所見的水彩畫不大一樣。林崇旗不禁好奇地問朋友:“這是什么畫,從哪里來的?”

  朋友笑道,“剛從歐洲帶回來的,具體是什么畫也不了解,只知有一定的歷史了,還是從咱中國流出去的。我在歐洲的一個小型拍賣會上拍得的,正想打電話給你,讓你這個收藏迷幫我研究研究,沒想到你就出現(xiàn)了。”林崇旗一聽,不禁來了興趣,仔細看起來,但一時也看不出所以然來,他只好拍下來,帶回泉州。

[責任編輯:伍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