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無雕不成屋,有刻斯為貴”。在閩南地區(qū)的古厝之中,總能尋到各式紅磚雕的身影,能工巧匠運用復雜多樣的雕刻方法,在紅磚上雕以圖案和花紋,為建筑增添清雅韻味。
以紅磚為紙,以刻刀為筆,古今的匠人們在磚上“作圖”時,常會將獅子當作創(chuàng)作題材。如今,各式獅形紅磚雕除了為房屋裝飾增色添彩,也可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份雅趣。
夸張抽象的獅紋磚雕(王攀登 供圖)
以獅子這一瑞獸來創(chuàng)作的磚雕作品(王攀登 供圖)
“胭脂磚”上細雕獅紋
近日,“閩南韻 匠心傳”磚雕作品展在五店市晉江工藝美術館舉行?,F(xiàn)場展示的出自鯉城、晉江、南安等地工藝匠人之手的70件紅磚雕作品中,有不少以雄獅為題材來創(chuàng)作,它們有的被設計成茶盤、擺件,有的則被雕琢成藝術掛飾、掛畫。
“閩南紅磚雕的創(chuàng)作題材豐富多樣,常見的是具有吉祥寓意的古獸、蟲魚、花卉、植物、山水、人物或是幾何紋樣等。其中,以古獸為主題來創(chuàng)作磚雕時,不少人會選擇雕刻與獅子有關的圖案。”參與組織此次作品展的泉州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陳金礦介紹,古今磚雕多見與獅有關的圖案、紋樣,例如獅耍繡球、雙獅嬉鬧、猛獅鎮(zhèn)宅等。這不單是因為在民間人們將獅子視為瑞獸,寓有吉祥納福之意,也因為“獅”與“師”同音,古時取其諧音為官職的“太師少師”,悄然將官運亨通、望子成龍、前程似錦等美好愿望隱含其中,亦為屋宅添福納祥。
帶有福獅元素的磚雕作品
為獅形圖案填涂顏色,會讓磚雕看上去更為立體,具有視覺沖擊力。 (王攀登 供圖)
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晉江市“閩南紅磚雕刻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主要傳承人吳小清,此次帶來的參展作品中有一幅以《劍獅賜福》為題,其結合了閩南地區(qū)常見的獅咬劍獸牌、石敢當?shù)葌鹘y(tǒng)造型,以浮雕的方式,在紅磚上雕出了嘴咬利劍、睜目寬鼻、鬃毛似浪的獅頭圖案,既呈現(xiàn)出霸氣瑞獸獨有的精氣神,也將納福呈祥的寓意隱含其中。
選磚、繪圖、描摹、雕刻、切削、打磨……打造一件純手工制作的獅紋紅磚雕作品,需要歷經(jīng)數(shù)道繁瑣工序,耗費創(chuàng)作者的不少時間與精力。在吳小清看來,閩南紅磚雕的特別之處,不僅是創(chuàng)作時需要歷經(jīng)多重工序,還因雕刻時所用的技法也十分多樣,包括平雕、浮雕、透雕、圓雕、線雕等。同時,因磚雕作品大小不同,還分為精致的單磚小品雕藝(單磚雕)以及以多磚拼接制圖的工藝(拼磚雕)。不僅如此,雕刻時所用的工具也不簡單,有鏨、篆刻刀、尺子、木槌、錘子、鋸子、刨子,其中鏨、篆刻刀又隨著雕刻工藝表現(xiàn)的需求,分為大小、長短、刃口寬窄薄厚等不同規(guī)格、尺寸。此外,有別于徽派、蘇派、京派、嶺南派等磚雕流派是以青磚來創(chuàng)作,閩南的磚雕所使用的是紅磚,也被稱為“胭脂磚”,它因質感較為堅韌,且色彩會呈現(xiàn)出漂亮的暗紅,猶如胭脂一般,自古以來一直頗受雕刻師的青睞。由于燒磚時所用的窯、時間、工藝有差別,不同批次出產的紅磚,質地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創(chuàng)作時除了要選擇較為硬朗一些的紅磚,以防下刀過程中出現(xiàn)崩裂的現(xiàn)象產生,在紅磚上“雕畫”時,也要尤為細心地敲打,特別是在刻畫一些細節(jié)部分,要避免過于用力敲打磚面,以防破壞磚雕的整體美感。
獅子形象結合鎧甲圖案的磚雕作品(吳小清 供圖)
名為《天獅賜福》的磚雕作品 (吳小清 供圖)
如今,為了讓紅磚上雕刻的圖樣顯現(xiàn)出層次,突出立體感,在雕完圖紋之后,不少創(chuàng)作者也會為磚雕上色,但這種上色方式是有所講究的。譬如在此次磚雕作品展中可以看到多幅依照傳統(tǒng)上色方式處理的磚雕作品,這些作品是在雕刻圖案的一些凹陷處填上白灰,由紅白形成的反差,形成起伏錯落的凹凸紋理,在視覺上,讓整幅磚雕看上去更為搶眼。此外,磚雕藝術創(chuàng)作者王攀登介紹,在創(chuàng)作以“福獅”為題的紅磚雕作品時,他選擇一些墨色、茶色、金色等的顏料來為圖案上色、勾線,借此讓獅紋圖案呈現(xiàn)出深淺、明暗的錯落感,既凸顯出獅子不怒自威、霸氣側漏的形象,也讓整體構圖更具有視覺沖擊力,猶如一幅存于方寸之間的“立體動態(tài)畫”。
融入傳統(tǒng)建筑元素、帶有獅子圖案的磚雕作品。 (王攀登 供圖)
獅子滾繡球是傳統(tǒng)磚雕中的常見圖樣
以雙獅為主題創(chuàng)作的磚雕
茶桌上的獅形磚雕
現(xiàn)代閩南磚雕匠人在傳承閩南傳統(tǒng)磚雕文化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為這些紅磚賦予新的活力,讓閩南磚雕技藝、文化傳承下去。
紅磚雕是閩南傳統(tǒng)建筑的一種重要裝飾物件,如今,創(chuàng)作者將現(xiàn)代人的生活所需融入磚雕創(chuàng)作之中,不少帶有獅形紋樣的紅磚雕,衍生出了不少新的功能。在保留傳統(tǒng)裝飾性的同時,將霸氣側漏的獅形紅磚雕從屋外的厝頂、外墻上“取”下,使之變?yōu)槲輧妊b飾的一員,或是作為屋內的地磚、背景墻,或是充當擺件、掛件、掛畫等。磚雕在保留原有的復古質樸特性之余,也充分發(fā)揮實用性與藝術性,既為房屋內部增加別致有趣的氛圍感,也加入一抹雅韻之氣。
填涂墨色、茶色、金色等顏色的獅紋磚雕作品(王攀登 供圖)
填涂白灰的獅子主題磚雕作品,形成凹凸有致的別致紋路。
同時,因為紅磚雕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吸水性、隔熱性、耐磨性,現(xiàn)今不少帶有獅紋的磚雕作品,也被創(chuàng)作者們打造成為茶桌上的茶具、茶器,例如茶盤、杯托、壺承、茶飾擺件等,在發(fā)揮實用性的同時,也成為獨特的獅文化宣傳窗口。對此,吳小清以自己創(chuàng)作的獅形磚雕為例介紹,雕刻完成時,除了用茶色來暈染上色之外,他還會把磚雕嵌入烏金石中,打造成一個可供日常使用的茶盤。紅色的獅紋磚雕配上黑色的石材,具有反差感的兩種色彩、不同質感的互相呼應,讓整個茶盤更具觀賞性,帶有別具一格的閩南風情。另外,在日常使用時,茶湯的不時沖刷也會在無形之中起到養(yǎng)潤紅磚的作用,長久以往,也會讓磚雕的紋路變得更為清晰、圖案也更為鮮明。
責任編輯:蘇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