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毛片内射白浆视频|久久久久一本毛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久久97超碰色中文字幕|日本wvvw高清中文字幕|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导航|无码日韩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二区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文創(chuàng)精英 > 內(nèi)容

【“泉”因有你】吳文季:一生為光明而歌唱

http://m.yyhh85.com 【泉州文化產(chǎn)業(yè)網(wǎng)】 時間:2023-05-26

人物名片

吳文季(1918年3月—1966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qū)洛陽古鎮(zhèn),中國著名歌唱家和作曲家,世界十大民歌之一《康定情歌》的采集者和創(chuàng)作者。他一生采集并整理改編民歌兩百余首,其中,《康定情歌》更是被譽為“中國第一情歌”。對家鄉(xiāng)飽含深情的他,根據(jù)惠安的風土人情,先后譜寫和編導了《阿蘭》《豐收之夜》《八級浪》《惠女頌》等許多優(yōu)秀樂曲和舞蹈,多次進京參加全國會演,屢獲佳績。吳文季是將惠安女形象搬上舞臺的第一人,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閩南音樂作品的新局面。

吳文季在西南軍區(qū)戰(zhàn)斗文工團

“他一生坎坷,卻始終為光明歌唱。”在著名人民音樂家吳文季的墓碑上,留下了這樣一句墓志銘。他采集和創(chuàng)作的一首《康定情歌》,唱遍了全世界,唱到了太空中;他創(chuàng)作了舞劇《阿蘭》,是為惠安女寫歌編舞,把惠安女形象呈現(xiàn)到舞臺上的第一人……即便一生坎坷,他始終沒有放棄音樂藝術創(chuàng)作,為世人留下了中華民族音樂瑰寶。

生于泉州洛陽

年少盡顯藝術天賦

1918年3月31日,吳文季出生在洛陽鎮(zhèn)下街和合巷17號一個小棉布商家庭。家中共有8個孩子,6男2女,吳文季排行老五。

14歲時,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泉州晦鳴中學(現(xiàn)泉州七中),并在進步青年教師朱少稀的影響下開始接觸進步文學,經(jīng)常觀看《火之舞蹈》《蘇州夜話》等五四運動以來的新話劇,閱讀高爾基的《我的童年》等小說,這為他之后的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奠定了基礎。

吳文季初中時,他的父親因病去世。家中失去頂梁柱后,他只能靠著吳氏族親資助考入廈門集美農(nóng)林高級中學,但不久后又因戰(zhàn)亂等原因輟學。1935年,18歲的吳文季在工作中初顯藝術天賦。當時,他受聘于洛陽小學教書,其間與金門籍進步青年董白丁一起參與領導和組織師生開展抗日宣傳,自編自導自演抗日活報劇,并支援了抗日歌詠隊。

1938年,為了參加抗日救亡,吳文季離開泉州洛陽經(jīng)福州、南平、南昌到漢口欲投奔八路軍。因往北道路被日寇完全阻斷,便在友人的引薦下考入“戰(zhàn)干一團”(第三期),接受抗日軍政訓練,直至1941年春離開。“戰(zhàn)干團”里開設國文科目,讓吳文季打下了堅實的國文基礎,教材中的文章對他之后的創(chuàng)作之路影響頗深。在兩年的軍旅生活中,他不失時機地投入于音樂和戲劇創(chuàng)作,積極參加“忠誠”劇社活動,飾演重要角色,制作舞臺布景,一出《李秀成》使劇社名聞湘黔川邊區(qū)。

1941年,吳文季到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院當圖書管理員,后于1943年9月通過文化技能考試,成為西樂系聲樂組的學生。完成專業(yè)學習后,他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qū)文工團、總政文工團工作,曾擔任總政文工團合唱隊領唱和音樂指導。

吳文季隨總政文工團到東北慰問蘇軍駐大連部隊,在《豐收之歌》中扮演農(nóng)莊主席(1953年)。

采集大量民歌

創(chuàng)作“中國第一情歌”

1946年,國立音樂院因準備遷回首都南京,全校停課。其間,生活困難的吳文季四處尋找工作。摯友許光燦便邀他一起前往瀘縣的國民黨青年軍203師夏令營任臨時音樂教官。當時,其中的許多士兵來自西康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吳文季根據(jù)這個特點,選擇一些在重慶較為流行的民歌印為教材。

在瀘縣青年軍營,吳文季一邊教民歌,一邊向學生采集民歌。他曾在手稿中提到,自己記錄和整理了200多首民歌,曾計劃將這些民歌結集出版,后因各種原因未能如愿。

《康定情歌》的誕生,就源自吳文季采集的民歌。當時,吳文季采集到了一首《溜溜調(diào)》,這是一曲流行于康定雅拉河及折多河一帶的原始民歌,旋律起伏不大,歌詞樸實無華。吳文季便運用在國立音樂院學到的專業(yè)知識,將其改編為工整的四句體樂段,并命名為《跑馬溜溜的山上》。

回校后,吳文季將《跑馬溜溜的山上》作為作業(yè)交給了他的主課老師伍正謙教授。伍正謙把《跑馬溜溜的山上》交給作曲系主任江定仙教授配上伴奏。江定仙教授把歌名改為《康定情歌》,編入《中國民歌》(第一集)中,并于1947年7月正式出版。

1947年秋天,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應邀到南京開個人音樂會。演唱會上,她將《康定情歌》作為重要曲目進行演唱,轟動南京各界。之后,上海大中華唱片公司為喻宜萱錄制了《康定情歌》,發(fā)行全國。1949年,喻宜萱應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考察歐洲音樂教育,在巴黎和倫敦舉行演唱會,首次將《康定情歌》推向世界,引起聯(lián)合國的關注。1953年,《康定情歌》被新中國第一批藝術使者——康定中學藏族姑娘尼瑪月珠等五位青年學生,帶到維也納世界青年聯(lián)歡會上演唱,榮獲銀質(zhì)獎章。

20世紀70年代,《康定情歌》代表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成為僅有的入選美國太空局“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十首歌曲”的中國歌曲,并隨著“旅行者二號”宇宙飛船在太空播放,贏得了“天籟之音”“宇宙之歌”等美譽。20世紀90年代末,《康定情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十首最具影響力的民歌”,被譽為“中國第一情歌”。

回鄉(xiāng)醉心創(chuàng)作

惠女形象登上舞臺

1953年,吳文季因被懷疑有歷史問題,被遣送回故鄉(xiāng)泉州洛陽。即便命運坎坷,但他并未消沉,先后譜寫編導了《阿蘭》《豐收之夜》《八級浪》《惠女頌》《崇武民兵》《戲曲春秋》《陰謀》等優(yōu)秀歌舞劇,作品被選送到北京、上海和福州等地,參加全國、華東和省會演。其中,舞劇《阿蘭》《豐收之夜》《八級浪》《惠女頌》于1959年、1960年被選送進京參加會演。

總政歌舞團排練合唱《英雄們戰(zhàn)勝了大渡河》(前排右一領唱者為吳文季,指揮為時樂濛先生)

吳文季與總政歌舞團戰(zhàn)友在北京西山小憩(1953年)

吳文季是第一位為惠安女寫歌編舞,把惠安女形象呈現(xiàn)于舞臺的人。1959年,他在任惠安歌舞團副團長兼編導時,創(chuàng)作了歌舞劇《阿蘭》。該劇講述了主人公阿蘭因不堪忍受封建包辦婚姻行為,結伴六位少女集體跳海的故事。《阿蘭》在公演時,臺下觀眾大都熱淚盈眶,有的甚至失聲慟哭。這是吳文季創(chuàng)作高峰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吳文季塑造的“惠安女”舞臺形象轟動一時,引起了全國文藝界的重視。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阿蘭》被選送赴華東地區(qū)參加會演,獲得廣泛贊譽。

《阿蘭》劇照(楊錦霞供圖)

在鄉(xiāng)親們的記憶中,吳文季還十分鐘情于古代戲曲音樂,曾俏皮地用閩南高甲戲、歌仔戲等曲調(diào)演唱過民歌。他還創(chuàng)作了《戲曲春秋》《紅色護士》等戲曲作品,并在《阿蘭》劇中運用了戲曲音樂的吹打曲牌。

1966年,肝癌晚期的吳文季在最后的日子里仍硬撐著創(chuàng)作了閩南歌曲《八唱崇武好漁村》。臨終前夜,用盡最后一絲氣力趴在地上譜寫《崇武民兵》,完成了生命的絕唱。

吳文季在這里度過人生的最后時刻

無懼命運坎坷

傾心培育藝術人才

回到泉州后,吳文季先后在洛陽文工隊、惠安高甲戲劇團、惠安縣歌舞團工作過,后又在晉江專區(qū)歌劇團和泉州藝術學校做編導、作曲和音樂教員。其間,他一邊工作,一邊致力于培育家鄉(xiāng)的青少年藝術人才。

在一張他帶領學生下鄉(xiāng)演出《竇娥冤》的合照中,患有嚴重肝病的吳文季臉龐消瘦,但表情慈祥。在學生眼中,吳文季就像父親一樣給予孩子們關懷和鼓勵,即便自己身上的毛衣已破舊不堪,像張漁網(wǎng),卻仍操心著學生身上的衣衫單薄,晚上下鄉(xiāng)演出是否可以御寒。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他忐忑不安地懇求中央樂團歌唱家擠時間給學生們上課。在教學排練之余,他還時常用自己微薄的工資,邀請學生觀看一些經(jīng)典影片,以拓寬藝術眼界。學生們的成長路上,有他的諄諄教誨:“藝術是不能作假的,得實事求是。做音樂跟做人一樣,像在草原,得把眼光放遠一點。”

師生情誼

吳文季深受學生們的愛戴。后來,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學生們每人每月從微薄的工資中擠出三元五元,悄悄送來給他治病,貼補他的生活。在他去世后,他的學生為其寫下“他一生坎坷,卻始終為光明歌唱”的墓志銘。

為了紀念吳文季,2008年,泉州市在吳文季誕辰90周年時舉辦了“他始終為光明而歌唱”的紀念大會。泉州華光職業(yè)學院建設了吳文季音樂廳和吳文季紀念館,樹立吳文季雕像,供華光學子及后人緬懷和學習。2018年,在吳文季誕辰100周年之際,在吳文季音樂廳舉辦《吳文季作品音樂會》,深情緬懷吳文季高貴的品格和追求藝術的不朽精神。

2008年,泉州市在吳文季誕辰90周年時舉辦了“他始終為光明而歌唱”的紀念大會。

華光學子演繹《康定情歌》舞蹈

吳文季作品音樂會

吳文季音樂廳落成

吳文季銅像落成

責任編輯:蘇慧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