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中國藝術研究院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第三屆亞洲文化論壇,在泉州舉行。
開幕式上,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院名譽院長莫言先生在致詞中從個人文學創(chuàng)作經驗中總結了創(chuàng)新的三個點。
以下是致辭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學者,各位同仁,上午好!我們古代很多窯工做很多瓷器的時候,沒有想到他們做的是價值連城藝術珍品,我們的先人在開辟絲綢之路的時候可能是基于比較簡單的東西,他們剛開始也沒有想到這條路走得那么遠,會走得那么長那么寬闊,他們也沒想到這樣一條路會走得那么久遠,產生那么大的影響,我們也沒有想到當絲綢之路幾乎成了歷史文化遺產,成了一個傳說的時候,在21世紀的今天突然又煥發(fā)蓬勃的生機和耀眼的光芒,吸引全世界的注意,必將在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絲綢之路從古至今從來都不是單純的經濟貿易之路,是政治對話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也是和平友誼之路,我們習主席提出的新的“一帶一路”建設對古代絲綢之路含義更豐富,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也更加的深遠。
現在全世界都在講創(chuàng)新,中國各行各業(yè)都在講創(chuàng)新,政治、經濟、制造、科學各行各業(yè)都在講創(chuàng)新,文化領域也需要創(chuàng)新,藝術創(chuàng)作也需要創(chuàng)新,如果不認真分析,創(chuàng)新就變成了一個空洞的口號,很多創(chuàng)新沒有什么吸引力,從我個人文學創(chuàng)作來總結一下經驗,我覺得創(chuàng)新有幾個點:
第一點,無論是經濟政治方面,還是文化藝術方面,必須從民族、國家傳統(tǒng)文化當中汲取營養(yǎng),尋找靈感,我看報駐中國三十多個國家的大使到廣州去參觀一家只有幾十人的小企業(yè),這家企業(yè)生產的產品是青蒿素,有一個非洲國家大使說青蒿素挽救了他們國家的命運,青蒿素在非洲和東南亞地區(qū)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因此中國的科學家屠呦呦教授也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醫(yī)學獎,屠呦呦教授的青蒿素來自于《肘后備急方》,明確記載著取青蒿一把榨汁來喝下去,從古方中獲取靈感,從青蒿中提取了對瘧疾有奇效的青蒿素,獲得了世界的承認,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傳統(tǒng)文化中,這樣一些寶貝是非常多的,《肘后備急方》中有很多方子,《本草綱目》里記載了一千多種中草藥,中國古代無論是文學藝術都是豐富的寶庫,都是我們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貝資源。我想我們亞洲各國的歷史里都存在著很多這樣的經典,每個國家的藝術家科學家在創(chuàng)新的時候應該在本國的歷史文化里尋找靈感,基于本國歷史文化的基礎創(chuàng)新,也為亞洲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證,如果交流都是過去有的東西,這樣交流起來很快就會陳舊,我們只要在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交流才是歷久彌新的,才會讓我們的生活每天發(fā)生變化。
第二點,創(chuàng)造應該有很強烈的學習意識,亞洲各國的文化交流實際上是彼此學習的過程,我們到越南去,到泰國去,我們到蒙古、日本、韓國去,我們會看到很多比較熟悉但又很陌生的東西,因此這些東西實際上融合了各個國家的文化,或者說在各國的文化交流中創(chuàng)新出來新的東西,我們要在學習各個國家的藝術形成,也要學習各個國家藝術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內容,我們有很多生活習慣不一樣,我們有很多思維方法也有區(qū)別,這樣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法很難用誰高誰低誰優(yōu)誰劣來評價,它的產生和當地的歷史風土人情、自然密切相關,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種古老的說法在文化藝術創(chuàng)新是金科玉律,是我們要遵循的東西。另外還要向生活學習,向歷史文化傳統(tǒng)學習,我們要向國外的文化學習,我們還要向自己的生活學習,這對從事文化創(chuàng)作的人至關重要,如果不能深入地投入到生活中去,如果不能和老百姓息息相關心心相印,我們不能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我們的寫作就會脫離時代,我們的寫作不能感動自己,更不能感動別人。向中國學習,向外國學習的時候應該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應該有高度敏感的藝術神經,我們要發(fā)現生活細節(jié)包含的文化意義和歷史淵源,昨天晚上我碰到來自日本的千玄室大宗匠,他在對話會上簡單表演了茶道,我看到他在喝茶的時候把茶碗舉得很高,把茶喝得底朝天,我去日本十幾次,有很多次去朋友家作客,每次朋友都會用茶來招待我,我去了之后,朋友就事先告訴我,你在喝茶的時候要發(fā)出呼嚕呼嚕的聲音,把茶喝得底朝天,由此表示對茶的贊賞和對主人的感謝,盡管呼嚕的聲音在現代生活里不太雅,但在特殊環(huán)境里,體現了對主人的崇敬和對茶葉的欣賞。這樣的細節(jié)在藝術創(chuàng)作里都應該富有生命力,因為來自于生活,有深厚的文化歷史淵源。幾十年前,我記得母親給我女兒喂飯的時候,我發(fā)現母親盛一口飯往孩子嘴里遞的時候,我母親的嘴巴也下意識張開了,我女兒喂她的女兒的時候,她的嘴巴也不由自主地張開了,我去歐洲幾個國家,也特別注意觀察母親給孩子喂食的時候母親的嘴巴,我發(fā)現無論是哪個國家的母親,在給自己孩子喂食的時候,她的嘴巴都會下意識地張開,這樣一個細節(jié)就體現了人類共同情感基礎,這也說明了為什么我們的藝術作品經過翻譯能夠打動人們,人類的母子之愛、父子之愛,人類的基本情況是一致的,是藝術交流的心理基礎。還有一個細節(jié),我到韓國去,跟很多朋友喝酒,酒過三旬以后,韓國朋友把他喝過的酒杯推到我的面前,把我的酒杯推到他的面前,這就是中國成語里的推杯換盞,我們只知道這是一種喝酒狀態(tài),實際上這里面包含很深的含義,我不嫌你的酒杯臟,我們是好朋友,你用的酒杯,我可以用,我用的你也可以用,在韓國我發(fā)現漢語成語的真正含義,這樣一個推杯換盞的行為在中國看不到,我們的古人有這樣的行為才有了這樣一個成語,但這樣一個行為在友好的鄰邦很好地保存下來,在對外的文化交流中,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觀察,從里面可以觀察到很多文化交流積累下來的成果,也可以發(fā)現各個國家文化,從而為新的文化創(chuàng)造提供有說服力的細節(jié)。
第三點,文化交流怎么創(chuàng)新,不光是文化交流,我們的政治對話、經濟貿易也存在著創(chuàng)新,文化交流應該和經濟貿易、政治對話融為一體,今年五月份的時候,李克強總理訪問美國,安排了幾個作家隨行,我們在克羅地亞舉辦了一個中歐文學論壇,大家都發(fā)表了重要的講話,這個論壇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在波哥大的中國文學論壇上,總統(tǒng)在講話的時候講了一個細節(jié),讓我特別地震撼,他說在10分鐘前,他跟克羅地亞北部的一個首領進行了對話,雙方商定停火24小時,在拉丁美洲,文學藝術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們的偉大作家馬爾克斯受到了萬眾愛戴,他的影響力巨大,以至于中國作家和他們的對話,會讓他們?;?。我希望亞洲各國之間將來各種交流,從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建設中,應該始終把交流活動當做一個整體來考量,我們最終的目的無論是政治對話還是經濟交流,最終的目的還是文化共同繁榮,因為文化最終和人類生活人們情感密切相關,一個國家真正的繁榮昌盛是人民靈魂的豐富,藝術是多少燦爛多姿,謝謝大家!
來源:泉州網 責任編輯:徐毓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