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滬魚丸色澤雪白晶亮,入口鮮美細膩,很受食客歡迎。
核心提示
深滬魚丸具有色澤雪白晶亮、下鍋膨脹力強、質(zhì)地柔軟、入口鮮美細膩等特點,系選用鰻魚、馬加魚等上等魚肉剁碎搗爛,與地瓜粉一起攪和制成,有圓形、塊狀或魚形。近日,記者來到晉江深滬一家百年魚丸店,感受深滬魚丸精細的制作工藝。
百年老店
制作工藝
祖?zhèn)鞴に?五代傳承
晉江深滬寶泉庵前有家有140多年歷史的魚丸店,門面不大,前店面后作坊。在作坊內(nèi),記者找到了該店魚丸制作工藝的第四代傳承人張于煥。
“每一個到深滬的人,都要順手帶上幾斤魚丸。自己吃,也送人。”說起深滬魚丸,他滿臉自豪。他告訴記者,該店創(chuàng)始人是太公張昌盤——清同治年間的一位船商,在商旅中發(fā)現(xiàn)臺灣、廣東兩地有魚丸攤點,產(chǎn)生興趣,遂棄船上岸專門從事魚丸生意。
太公所積累的魚丸制作經(jīng)驗代代傳承,到張于煥已是第四代。記者看到,張于煥的兒子張少恒也在店里學(xué)習(xí)制作,他說:“我是第五代了,希望能把這家老店繼續(xù)經(jīng)營下去。”
制作工藝
食材講究 絕活在“擠”
深滬魚丸用材考究,取自深滬灣的鮮魚,如鰻魚、海鰱、鱈魚、鯊魚、魴魚、墨魚、馬鮫魚等上等魚類。小小魚丸看似簡單,做起來卻費時費力。
1.剖魚:將選好的上等魚洗凈后,由魚脊背處進刀,從頭至尾取下兩片完整的凈魚肉,然后平放在菜墩上。
2.刮魚肉:先用刀背在魚肉上排斬,再用刀尖順著魚肉的紋路輕輕刮下魚肉。注意:刮到顯血筋時為止。
3.攪拌魚肉:將配好比例的鹽巴、味精、地瓜粉等和著魚肉一起攪拌,直至成為綿綢狀。
4.拍魚泥:把攪拌好的綿綢狀的魚泥放入瓷盆內(nèi),用祖?zhèn)鞯氖址ㄅ拇蛟黾悠漤g性。
5.擠魚丸:取出拍打好的魚泥,用拇指和食指從指縫間擠出小魚丸,每個約3厘米,小魚丸放于清水盆中,再用熱水燙煮并撈起來放置一旁,讓其冷卻。“要冷一下,口感更脆韌。”
歷史傳說
始于秦皇 無意之舉
據(jù)稗史記載,秦始皇好吃魚,幾乎無餐不魚,但又不能有刺,許多御廚因為魚骨惹惱了始皇而喪命。有一天,某廚師制作御膳,一籌莫展之際就用刀背砸魚發(fā)泄。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魚砸爛后魚刺魚骨竟自動露了出來,魚肉成了魚茸。他急中生智,揀出魚刺,順手將魚茸捏成丸子,投入已燒沸的湯中,氽成丸子。始皇嘗了鮮嫩無刺的魚丸后,極為稱贊。后來,這種做法從宮廷漸漸傳到民間,稱為“氽魚丸”,也就是魚丸。
深滬魚丸的傳說則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早期的深滬漁民捕到魚賣不完會壞掉,為了不浪費,他們或把魚曬干賣,或把魚肉打碎搗爛再加些地瓜粉一起攪拌,作成丸子,發(fā)覺味道還不錯,于是一代代傳下來,演變成了今天的深滬魚丸。
傳承傳播
遍及各地 走向世界
幾代傳承,張師傅的魚丸衍生出不少品種,選用哪種魚做食材,就以之命名。深滬魚丸吃法不拘泥,可做湯頭,亦可與米粉、青菜等合炒,鮮美可口,營養(yǎng)價值高,不腥不油膩,頗受當(dāng)?shù)厝讼矏邸?/p>
現(xiàn)在,在深滬鎮(zhèn)上像張師傅這類幾代做魚丸的人不在少數(shù)。他們都想把深滬魚丸做大做強,每家每日的產(chǎn)量都能達到幾百斤,產(chǎn)品不僅銷遍泉州各地,甚至在中國香港、菲律賓等地也有他們的銷售點。
來源:泉州網(wǎng) 責(zé)任編輯:林思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