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泉州蛇文化
發(fā)布時(shí)間:2013-05-27 來源:泉州網(wǎng)
安溪有座山叫“老鷹啄蛇”
以蛇為名的山大多沒蛇
安溪縣金谷鎮(zhèn)尚蕓村不僅是閩臺(tái)民間信仰中郭圣王公(廣澤尊王)的誕生地,更孕育了“老鷹啄蛇”這樣的自然奇觀:你瞧,主峰巖石向溪邊路口突出,酷似一張鷹嘴,主峰的兩翼向左右伸展,狀如一落地飛鷹。其對(duì)面橫臥著一座綿延的大山,其峰節(jié)節(jié)高聳,活像一條倒退爬行的長蛇。而溪邊的第一峰,扁而突出,貌似蛇頭。兩山隔溪對(duì)峙,巧妙地構(gòu)成了“老鷹啄蛇”這一無雙勝景。
據(jù)村民介紹,這一地名的由來還有個(gè)美麗的傳說。相傳,有條大蛇口渴要去溪中飲水,老鷹從天而降,用尖尖的鷹嘴向大蛇狠狠啄去。大蛇負(fù)痛,倒退逃竄。仙人用手一指,老鷹與大蛇就變成了山巖。
除了“老鷹啄蛇”,泉州還有四座山的名稱含有“蛇”字。
春蛇山位于洛江區(qū)馬甲鎮(zhèn)梧峰村,海拔590米。聽到這個(gè)地名,大家不要害怕。它的得名并不是因?yàn)檫@座山上的蛇比較多,而是遠(yuǎn)看此山像蛇頭,當(dāng)?shù)厝斯识鴮⑵浞Q作春蛇山。
蛇頭侖位于永春縣蘇坑鎮(zhèn)光明村,海拔720米,同樣是因該山形似蛇頭而得名。
石蛇山位于南安市翔云鎮(zhèn)沙溪村,海拔964.6米,因山體由石頭組成,遠(yuǎn)望如長蛇蜿蜒,故而得名。
蛇山位于惠安縣螺陽鎮(zhèn)五音村,與前三者不同,這座山上真的有蛇,它因早年山中多蛇而得名。延伸閱讀
泉州“十二生肖”地名 牛最多 鼠兔最少
和蛇有關(guān)的泉州地名雖然不多,但與“十二生肖”命名的泉州地名不少,十分有趣。
鼠4個(gè):老鼠田(泉港區(qū)),鼠母宮(永春縣),鼠嶼(金門縣),老鼠拖雞(南安市)。
牛44個(gè):牛牾林、牛宅侖、牛坪寨、牛踏潭、羊牛侖(永春縣);石牛山、牛林口、牛坪、牛林岐、牛母壟、牛畬、看牛坪、看牛山、牛山、牛坪、牛母岐(德化縣);牛運(yùn)、布牛、牛岫、牛寨、牛路口、牛路嶺(南安市);牛朝坪、牛嶺、牛坪、貞???、牛路、牛圍、牛桐壕、牛山、臥牛山、牛港嶺、牛林尾、牛鼻尖、牛寨島、牛舌尖、牛運(yùn)(安溪縣);牛山后、牛嶼、牛龍山(惠安縣);港牛礁(石獅市);牛嶺山、白牛礁(泉港區(qū));牛大寨(洛江區(qū))。
虎32個(gè):虎山尾、虎坪頭、虎岫、虎井、橫虎格(德化縣);撥死虎、虎邱、虎咬豬山、虎坑、虎村格、虎空、跌死虎、虎廟尾、虎堀、虎榜、虎廚(安溪縣);虎巖寺(泉港區(qū));虎乳巖(豐澤區(qū));虎窯、虎窟、虎空山、虎峙巖、虎母山(惠安縣);虎井、虎岫、虎坑口、虎西宮、虎廚、虎生仔(南安市);虎頂(晉江市);虎珩、虎巷(永春縣)。
兔4個(gè):鷹仔兔山(晉江市),黑兔、英仔兔(安溪縣),兔嶼(金門縣)。
龍20個(gè):龍美、后龍、龍地、龍坑、龍堀、龍坑尾、龍津、龍涓、龍象、龍中、龍通、龍?jiān)埬_壕、龍房、龍坪、墓龍、龍致(安溪縣);龍林頭、龍閣(永春縣);后龍(泉港區(qū))。
蛇10個(gè):石蛇、大蛇、蛇坑頭(德化縣);蛇尾嶺、蛇頭、蛇頭侖(永春縣);石蛇山(南安市);老鷹啄蛇(安溪縣);春蛇山(洛江區(qū));蛇山(惠安縣)。
馬25個(gè):馬后、馬前、馬前洋、馬埔、馬宅、馬石內(nèi)、馬坑壟(南安市);馬泉、馬后、馬坑、馬頂、馬獅、馬踏石、馬尖山(安溪縣);馬坑、馬坪、馬鼻嶺(德化縣);馬坪(晉江市);馬侖寨、馬厝、馬峰、馬壕、尖馬洞、馬跳(永春縣);馬仁莊(惠安縣)。
羊7個(gè):羊山尾、羊山尾(安溪縣);羊公巷(鯉城區(qū));羊母山、羊坪林(南安市);羊牛侖(永春縣);羊尾山(惠安縣)。
猴6個(gè):猴仔頭礁(南安市);猴侖、猴坪尖、猴山頂、猴公山(安溪縣);大猴侖(永春縣)。
雞20個(gè):雞奄山、老鼠拖雞、雞髻旗山、雞腳痕、雞壟山、雞母山(南安市);雞母抱寨、啼雞厝、雞母壽、雞母石、雞髻旗(安溪縣);雞母石山、雞魚礁(石獅市);雞母莊、雞髻壕、雞角寨(德化縣);雞母莊(永春縣);樓雞山(惠安縣);雞母窩(洛江區(qū));雞鳴山(金門縣)。
狗13個(gè):狗栗坂、麝狗壕、落狗坑、狗來坑(德化縣);狗官壟、狗咬雷(安溪縣);困狗(永春縣);狗九尖、困狗(南安市);狗嶼(金門縣);狗蹄礁(豐澤區(qū));困狗山(惠安縣);狗山(晉江市)。
豬10個(gè):虎咬豬山(永春縣);豬母穴、豬母石、風(fēng)豬母、豬寮、豬母穴(安溪縣);山豬壟、豬母壟、豬羔崎(南安市);豬母峽(德化縣)。
[責(zé)任編輯:伍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