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泉州文化產業(yè)網首頁 > 東亞文化之都 > 學術研究 > 正文
閩南人外遷及其語言文化的流播
發(fā)布時間:2013-05-27 來源:泉州網

  (六)閩南人外遷東南亞各國

  閩南人遷徙海外有悠久的歷史,主要是外遷東南亞的南洋諸國。北宋時,泉州設立市舶司後,閩南人前往南洋經商、居住的便增多起來。元代時,元世祖派史弼南徵印尼爪窪,率兵五千人,從泉州出發(fā),其中多為閩南人。明清以來,閩南人外遷南洋更是大批量,一批又一批。“閩之福興泉漳,襟山帶海,田不足耕,非市舶無以助衣食,其民適波浪而輕生死,亦其習使然,而漳尤甚。”(《明經世文編》卷四○○)

  據陳烈甫《東南亞洲的華僑、華人與華裔》一書援引臺灣有關華僑的統(tǒng)計數字,東南亞各國華僑、華人共有1600萬人。其中,越南華人以廣東人佔多數,泰國華人以潮州人佔多數。而其餘各國卻是閩南人佔多數:菲律賓55萬人,新加坡168.9萬人,印尼361萬人,馬來西亞391.6萬人,緬甸 66.5萬人,合計1042.4萬人。

  這些表明,閩南人外遷東南亞諸國的人數高達1000多萬人。閩南地區(qū)許多僑鄉(xiāng)到南洋的人口往往比在故鄉(xiāng)的人口為多。

  除東南亞各國之外,閩南人也遷徙到世界其他國家,如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等國家。

  從上所述,閩南人從歷史上直到今天,其外遷的人口,至少有3000多萬人,很可能接近4000萬人。在我國,像閩南這樣人口大量外遷、富有海洋文化開放特色的地區(qū),恐怕是很少有的。

[責任編輯:伍碧紅]